近日,ChatGPT将人工智能再一次提升到无以复加的高度,而各互联网巨头也将争先发布人工智能产品。据报道,百度将于本年度3月份推出类似ChatGPT项目-文心一言;京东将推出产业版ChatGPT项目-ChatJD等等。与此同时,就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意见也是此起彼伏,在此我们有必要提前分析人工智能对律师行业带来的影响或者说可能的变化。
一、人工智能基本概念
百度百科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定义为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即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将ChatGPT(全名:ChatGenerativePre-trainedTransformer),界定为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写论文 等任务。
而我们通常将律师服务作为智力服务、沟通、对抗工作,于其具有极强的关联性,且存在有效利用并筹划则如虎添翼,不能有效利用又不能合理筹划则可能严重影响业务发展以及前景。
二、人工智能将替代大量律师业务
基于人工智能的范畴,不远的将来势必将替代一部分全流程业务及某些业务的环节,具体至少包括:
1. 一般咨询业务
如果说之前咨询还算作律师业务,当下咨询更多的作为案源的拓展渠道。但咨询类业务更多地来源于知识壁垒或者信息差。但基于人工智能尤其结合询问交流系统的发展,常规类咨询已经可以完全解决,甚至可以预判,大部分律师都需要借助人工智能协助完成工作或者完成知识盲区。基于认知以及技术发展,估计需要一定的适应期间,但不会太长。
但就一些复杂问题或者价值判断问题甚至新问题,基于技术的滞后性,将不能得到完美的解决。
2. 一般类非诉业务
如果说诉讼业务还需要律师对接沟通的话,一般类比如上市、发债、合法性意见等业务属于流程性业务。只要人工智能具备基础的算法以及数据储量,完全可以替代此类律师法律意见。其壁垒只在于法律制度层面,但随着时间推移,法制壁垒只是时间问题。
同上,非诉业务中较为复杂以及涉及大量沟通、调解以及矛盾处理的业务暂时较难替代。
3. 简单诉讼案件处理
基于人工智能的逻辑,日常一些简单案件,如银行信贷案件、担保案件、交通事故、工伤、人身损害等案件,基于其法律规定清晰、证据组织简单且律师参与的流程性工作居多,以上业务被替代只是时间问题,即使基于诉讼的特殊性不能完全替代,但基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以上业务将完全流程化,最终律师价值将会被压缩到最低。由此我们也能总结,人工智能替代概率较大的业务类型为法律规定清楚、证据相对简单、流程清晰的业务类型。
三、人工智能的使用将替代大量律师工作
回归人工智能的工具属性,其目的仍然在于解放劳动力,提升工作效率。我相信,当下已经有机构在研发法律智能工具或诉讼智能工具了。期后,大量的律师业务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完成,比如诉状书写、答辩状书写、证据清单、代理意见、辩护词等资料。而律师的价值就在于如何将与人工智能可以完成的工作的自我水平提升到人工智能之上,将人工智能不能完成或者还有欠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如此,才有可能在竞争中立足。
四、人工智能的普遍适用会大大降低大部分律师收费水准
基于上述论述,一个方面人工智能会替代一般简单业务的核心(智力)工作,如此此类业务律师收费将接近于跑腿业务;另一方面,其他业务基于人工智能解决大量前端、中端、末端的工作,律师工作将极大地被替代,此时律师收费势必将会继续降低。
五、人工智能使用将倒逼律师专业化
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将使得程序性工作、简单排列、组合型工作以及简单推理性工作被机器人代替,将使得大部分不专业律师被替代,而且以上专业性工作机器会比绝大部分律师做得更好。如此来讲,要想继续发展并具有竞争力,则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做专业精深研究、做实践创新、做持续思考。否则都将成为淘汰者。
六、人工智能普遍使用之前需要的准备
虽然当前人工智能的普遍使用和被接受还有一定周期和壁垒,但鉴于其解放人力、发展生产力、满足需求等特性,其普遍使用只是时间问题,而这个时间就在三年之内。当然智能水平存在一个长期的发展和提升。这就需要我们做以下准备:
1. 业务方向选择要尽可能回避人工智能易替代专业
我想,当下大学生再选择程序编辑专业就得多考虑,律师业务也是如此。选择一个方向要有成就就必须有持续发力的一个较长的过程,且不能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被更简单、高效且精准的计算机或者机器人代替,就后悔莫及了。
2. 尽早确定专业方向,持续精深业务
如果说我们之前主要和同行竞争的话,后期还需要与人工智能竞争,而且只有在人工智能竞争中胜出,才有资格与专业人士竞争。如此就需要,一方面确定一个对的但是有困难的方向;另一方面就此方向持续发力。能够在一定期间内做到引领行业发展,如此才有足够的竞争能力,也才能有话语权。
3. 利用人工智能而不被人工智能利用
认识到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规律,不是要避开规律,而是应当利用规律。在当下,需要最大范围地了解新人工智能带来的改变与创新,与此同时借助一切有效的智能系统提升专业、服务以及增值能力。另一方面,要时刻保持创造以及深思的习惯,大胆尝试、勇于向前,致人而不至于人,掌握主动性。
4.关注人的目的性
记得有人对人的定义就是“会使用工具的动物”。这就要求我们有三个认识和操作,第一,人工智能无论如何发展都属于工具的范畴,只能为我所用;第二,就自我与工具来讲,时刻要把握主动性,创造性和支配地位;第三,人类的发展始终应当是发展我们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为地把我们从工具属性中解放出来,无论基于何种目的、有何种行为、谋求何种发展,都需要关注人的目的属性,如此才不至于沦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