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诚域律师事务所 甘肃诚域律师事务所

 
诚域文苑 诚载万物,域纳天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诚域文苑 > 律师论建
建筑行业行政管理的范畴
发布时间:2023-12-01|阅读量:
来源: 作者:刘杰律师 建筑行业行政管理的范畴
详情页分享图标
0

一、建筑行业行政管理的定义

       建筑行业行政管理是指对建筑行业中的各项事务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的一系列工作。它涉及到各个层面,包括国家、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监管机构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筑行业行政管理旨在保障建筑行业的规范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建筑行业行政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建筑行业行政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建筑行业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其核心原则是依法管理,强化规范和监管,确保建筑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提高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1.加强规范管理,确保建筑施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这意味着,在各个环节都要严格落实规范,从设计、施工、监理到验收等各个环节都要依法进行管理。

2.注重监管,通过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大对建筑行业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以及对建筑从业人员的资质管理,从而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3.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培育和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工艺质量,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建筑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也要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推动整个产业的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行政管理贯彻建筑行为全过程,在促进建筑行业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依法管理、强化规范和监管、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些目标和原则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推动乡村建设、城市建设和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管理建筑行业的行政机构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国家建设部):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组织编制相关规划和年度计划,拟订相关政策、标准并指导和监督实施。

2. 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关于建设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拟定全市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工程建设、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建筑业、住宅与房地产业、勘察设计咨询业、市政公用事业的政策、规章实施办法以及相关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改革方案,并指导实施,进行行业管理,指导全市建设行业行政监察工作。

3. 市政工程监理机构:负责对市政工程进行监督和验收,确保市政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4.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所):负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检查,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和质量进行监管。

5.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站(所):负责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进行监督,预防和处理建筑工程安全事故。

6.余泥渣土排放管理所:管理建筑散体物料排放、余泥渣土外运。

7.公安局防火科:消防报建与验收

8.人防管理办公室:人防报建与验收

9.环保局:环评验收(环境保护验收)

1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缴纳工人工资保证金

11.工程建设规划局: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的申领与验收。

12.国土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城市用地规划、用地许可证办理。

13.城管: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四、建筑行业行政机关的职责与权限

       建筑行业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建筑行业的各项事务进行协调和管理。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工作,旨在确保建筑业的规范运作、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以及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包括规划管理、项目审批、资质办理、监督检查、安全管理、行业培训等。下面将详细介绍建筑行业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责和权限。

1.监管行政单位有权制定和实施建筑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他们通过研究和分析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问题,制定适应性强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法规对建筑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施工标准、质量监管等方面进行规范,确保建筑工程的合法性、规范性和质量可控性。

2.监管行政单位有权对建筑市场进行监督和检查。他们可以组织对建筑工地、建筑企业和建筑材料市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以确保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在检查中,他们有权要求建筑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办理证照手续、配备合格人员,以及执行施工管理、安全防护措施等。

3.监管行政单位还有权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和处罚。一旦发现建筑市场中存在不合规行为,他们有权依法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处罚措施,包括警告、罚款、吊销许可证等。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约束建筑市场主体,维护建筑市场的秩序和建筑行业的声誉。

4.除了履行监管职责外,监管行政单位还应加强对建筑业的指导和服务。他们可以向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提供相关咨询和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和适应政策法规的要求,提高管理和施工水平。他们还可以推动建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