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诚域律师事务所 甘肃诚域律师事务所

 
诚域文苑 诚载万物,域纳天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诚域文苑 > 法律随行
讨诸羌,征乌孙——西汉名将辛武贤的戎马故事
发布时间:2021-11-22|阅读量:
来源: 作者: 讨诸羌,征乌孙——西汉名将辛武贤的戎马故事
详情页分享图标
0

      辛武贤,陇西郡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生卒年不详,汉宣帝时期名将,曾任酒泉太守,两度被任命为破羌将军,征讨诸羌部落与乌孙人。其为巩固汉王朝的统治,稳定西北边境的安宁,甚至是促进民族融合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辛武贤生平重大事件

(一)神爵年间讨伐诸羌

      汉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诸羌开始合作,侵扰汉朝边境。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西羌反叛,汉朝遂遣赵充国、许延寿为将,平定叛乱。《汉书·宣帝纪》记载:

      西羌反,发三辅、中都官徒驰刑,及应募佽飞、射士、羽林孤儿,胡、越骑,三河、颍川、沛郡、淮阳、汝南材官,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骑士、羌骑,诣金城。夏四月,遣后将军赵充国、强弩将军许延寿击西羌。” 【1】

      根据以上记载反映,在西羌反叛后,汉宣帝调发三辅(今陕西中部地区)官狱的囚犯,并招募勇士、弓箭手、羽林官兵遗子,胡人骑兵、越人骑兵,河东(今山西临汾、运城等地)、河内(今河南豫北地区)、河南(今河南黄河以南部分地区)、颍川(今河南登封、禹州等地)、沛郡(今安徽萧县、淮北等地)、淮阳(今河南淮阳)、汝南(今河南上蔡县西南)等郡的勇武步卒,金城(今甘肃兰州以西及青海部分地区)、陇西(今甘肃天水、兰州部分地区)、天水(今甘肃天水)、安定(今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大部)、北地(今甘肃庆阳)、上郡(今陕西榆林等地)等郡骑兵、羌骑兵到金城郡集合,于夏四月,派遣后将军赵充国、强弩将军许延寿出击西羌。

      赵充国当时主张以安抚分化西羌为主【2】,然而时任酒泉太守辛武贤针对羌乱事件,却持不同意见:

     “郡兵皆屯备南山,北边空虚,势不可久。或曰至秋冬乃进兵,此虏在竟外之册。今虏朝夕为寇,土地寒苦,汉马不能冬,屯兵在武威、张掖、酒泉万骑以上,皆多赢瘦。可益马食,以七月上旬贲三十日粮,分兵并出张掖、酒泉合击罕、秆在鲜水上者。虏以畜产为命,今皆离散,兵即分出,虽不能尽诛,亶夺其畜产,虏其妻子,复引兵还,冬复击之,大兵仍出,虏必震坏。”

      可见,辛武贤认为在各郡主力都集结于南部战线的情况下,不应使北边一直处于兵力空虚状态,如等到秋冬时节再进兵则正中敌人下怀。如今敌人日夜侵扰,且当地气候寒冷,汉军马匹不能过冬,倒不如在七月上旬,携带足够食用三十日的粮食,从张掖、酒泉分路出兵,合击鲜水之畔的罕、秆两部羌人。即便不能全部剿灭,只要夺取羌人的牲畜,抓获羌人的妻子儿女,然后再率兵退还,等到冬天再次发动进攻。让大军频繁出击,必定能大为震慑羌人。

     “天子下其书充国,令议之。充国以为:‘一马自负三十日食,为米二斛四斗,麦八斛,又有衣装、兵器,难以追逐。虏必商军进退,稍引去,逐水草,入山林。’随而深入,虏即据前险,守后厄,以绝粮道,必有伤危之忧。为夷狄笑,千载不可复。而武贤以为可夺其畜产,虏其妻子,此殆空言,非至计也。先零首为畔逆,他种劫略,故臣愚册,欲捐、暗昧之过,隐而勿章,先行先零之诛以震动之。宜悔过反善,因赦其罪,选择良吏知其俗者,拊循和辑。此全师保胜安边之册。”

      对于辛武贤的上述意见,赵充国认为:“每匹马要载负一名战士三十日的粮食,即米二斛四斗,麦八斛,再加上行装、武器,难以追击敌人。敌人必然会估计出

我军进退的时间,稍稍撤退,逐水草而居,甚至深入山林。我军如果随之深入,敌人就会占据前方险要,扼守后方通路,断绝我军粮道,使我军有伤亡危险的忧虑,受到夷狄之人的嘲笑,这种耻辱千年也无法报复。辛武贤认为可以掳夺羌人的牲畜、妻子儿女等,怕是一派空话,并非最好的计策。先零羌部落为叛逆祸首,其他部族只是被其胁迫。所以,我的计划是:捐弃两部昏昧不明的过失,暂时隐忍不宣,先诛讨先零部,以震动羌人,他们将会悔过,反过来向善,再赦免其罪,挑选了解他们风俗的优秀官吏,前往安抚和解。这才是既能保全部队,又能获取胜利、保证边疆安定的策略。

      然而,朝廷上的公卿大多同意辛武贤武力镇压策略,汉宣帝也对此认同。“六月,有星孛于东方。即拜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与两将军并进。”这是辛武贤首次被封为破羌将军,之后,汉宣帝又在辛武贤与赵充国的建议之间摇摆,最终同时采纳两人建议(两从其计),剿抚并用。汉宣帝命强弩、破羌二将军与中郎将赵卬(赵充国之子)一同出击,讽刺的是,许延寿降敌四千余人,辛武贤杀敌二千人, 赵卬杀敌二千余人,而主张罢兵屯田的赵充国却收降五千余人。赵充国得胜归来,相形之下,辛武贤被罢归原职酒泉太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二)甘露年间征讨乌孙

      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西域乌孙国发生内乱,乌孙前任昆弥(乌孙王国的名号)翁归靡(号“肥王”)与匈奴妻子所生儿子乌就屠,杀害当任昆弥泥靡(号“狂王”),自立为昆弥。

    “汉遣破羌将军辛武贤将兵万五千人至敦煌,遣使者案行表,穿卑鞮侯井以西,欲通渠转谷,积居庐仓以讨之。” 【3】

      这是辛武贤第二次被封为破羌将军,率领着一万五千名士兵到敦煌,并派使者按照行军计划,穿越到卑鞮侯井以西,打算打通沟渠,用来传送粮食,积累成临时性粮仓,以便攻打乌就屠。可见,辛武贤为进行军事战斗做好了充分准备。

      但是,未等辛武贤出塞进攻,公主刘解忧的侍女冯嫽(又称冯夫人)就劝说乌就屠“汉兵方出,必见灭,不如降”,使乌孙内乱问题得到和平解决。此后,乌孙分裂大、小两昆弥,其中,元贵靡(乌就屠同父异母兄弟)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辛武贤罢兵返回。

二、辛武贤之历史评价

      有关辛武贤的史料记载,其实并不丰富,但通过讨伐诸羌和征讨乌孙之相关记载,可见辛武贤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就讨伐诸羌而言,虽然主张武力镇压的辛武贤,最终战果反不及主张罢兵屯田的赵充国,但并不能以此认为辛武贤的主张不合时宜。诸羌当时对汉边境的进犯之频繁,达到了“朝夕为寇”的地步,可见其族之凶蛮,其势之嚣张。如果不通过武力给予其沉重打击,势必使诸羌得寸进尺,不断滋扰,甚至蚕食汉朝国土。因此辛武贤首先确定坚决回击的策略符合实际情况;其次,辛武贤提出要抓住天时,在七月上旬出兵合击,以夺取羌人的牲畜,抓获羌人的妻子儿女,这其实是从经济层面和心理层面对诸羌形成双重打击。最后,辛武贤提出,要大军频繁出击,对诸羌形成强力震慑。当然,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征讨诸羌大获成功同样离不开赵充国的屯田政策对敌人所起到招抚作用,以及对汉军的经济支持。笔者认为,正是辛赵二人一红一黑的分工,才促使诸羌反叛迅速的瓦解。

      然而就征讨乌孙而言,辛武贤虽然未曾出兵,但依然做了充分的军事准备工作,客观上为冯夫人的成功调停,提供了强有力的军事后盾。

      班固在《汉书》中评论到:“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可见,辛武贤在当时就以勇武见称,通过以上历史事件,可知其在稳定边境安宁,巩固汉王朝的统治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辛武贤促使诸羌投降,乌孙分裂,客观上也促进了汉民族与西域各少数民族间的不断融合。